以前,RJ對內湖非常不熟悉,只要進來幾乎就會迷路。直到遷徙台北東端,幾年來上山下湖、四處踏查,如今對這塊集自然、科技、文教、休閒等眾多生活取向於一身的獨特行政區,也逐漸累積了不少知識與心得。
若說內科與基隆河截彎取直後的舊宗路一帶,是新內湖的代表,那大湖與碧湖兩湖之間,內湖、成功與文德路交織的區塊(如今捷運內湖站、文德站沿線),就是老內湖的根據地與發展核心。相較台北西區的文史遺跡保存量,港湖地區於此著實不多;因此,類似內湖庄役場會議室這樣的日治時期老建物,能在都會更新的洪流中被珍藏下來,實在難得。
▲內湖庄役場會議室坐南朝北、格局端正,座落老內湖核心地區,緊鄰老街。屋頂、窗框、入口、雨庇、兩側半圓柱等裝飾造型,呈現當時建築流行,至今還是獨特好看。門前站著的藍色公仔名叫「波寶」,還有個粉紅色的叫「碧寶」。
論年紀,內湖庄役場會議室八十出頭的歲數,在全台眾多百年以上歷史遺跡面前,或許只能算個「小童」。但對於內湖在地發展,卻是碩果僅存的實體記憶。
內湖較萬華、大同等區塊來說發展本就較晚,日治時期設置內湖庄,建立庄役場(戰後改為鄉公所),始有日後1937年庄役場會議室的建立。日治結束後,經歷內湖由台北縣併入台北市,這裡也屢屢更名,中山堂、區公所禮堂、民眾活動中心等等。都市更新時曾面臨拆除危機,經文史團體爭取才保留下來,加入整體都更計畫。2015年以「內湖公民會館」再次新生,納入區公所維護管轄的市定古蹟。
▲屋頂高大對稱,三角形山牆上的三圓窗最為吸睛。階梯式造型天際線,據說為20年代盛行的藝術裝飾特色。牆面網紋淺綠色釉面磚,則是當時開始運用、具有防空作用的國防色面磚。
▲目前正舉辦「筆情、墨韻、內湖心」水墨畫與衣服彩繪個展(9/16~9/27),前往當天剛好是開展前一天,但展場已佈置差不多了。上方懸掛的彩繪雨傘,則是上檔展覽「熊讚的非洲奇幻之旅」留下,導覽志工說,它們還參加過世大運遊行。
▲公民會館對面,也是整排老公寓,即使在現今的內湖也是早期建物。
當天與會館內的服務伯伯聊了一下,公民會館從日治時代開始就是民眾集會地,如同各地公所旁的禮堂。現在這裡平時舉辦藝文展覽、播放電影等活動,同時展示內湖區史、行政區域發展史、老照片與地方產業特色,並提供相關文史及市政資訊。一直以來,作為地方民眾聚會活動空間、學習新知與討論市政的功能始終不變。
◎內湖公民會館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42號(由捷運內湖站步行約10分鐘)
開放時間:週二~週日,上午08:30~17:30,每週一暨國定假日休館
聯絡電話:8791-0048
相關展覽活動可上「內湖公民會館」粉絲團查訊。
造訪時間:2017.09.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