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常常在網路上,看到別人家的寶寶胸前掛了一大串餅乾,不明所以的RJ一問之下,才從小Co媽那邊得知這稱作「收涎」的習俗。(其實,RJ還一度聯想到《笑林廣記》中胸前掛大餅的典故......)
臨時起意的收涎計畫
收涎,乍聽之下,會以為只要經過此刻,寶寶的口水就會停止了(RJ最初也是這樣認為)。不過事實上,收涎之後才是口水浪潮的開端,所以會希望透過這樣的儀式讓口水「收斂」一點(感覺真的有點在做心酸......)。
原本我們並沒有要替小Co收涎的打算,但想想,這樣可以增加點生活樂趣,又能為小Co多留下些珍貴畫面,爸媽也能賺到額外的點心(誤),便臨時起意,趕在小Co將要滿5個月前張羅收涎的物事。
首先,我們查詢了坊間各式收涎餅產品,可惜不是價錢太高就是製程太長,無法符合當時的需求。轉念一想,既然要串成一圈,不如就用甜甜圈吧(爸媽也想吃啊)!詢問了在知名甜甜圈連鎖店工作的朋友,確認有販售名為「迷你5Q」的小型甜甜圈產品後,小Co的「收涎餅」便確認下來了(特別感謝小Co外婆協助購買)。
有了餅,還差了一條線。
跑了家文具行,翻找片刻,發現與其真的買線,還不如緞帶更為合適。最後,挑了捲桃紅色的喜氣緞帶。回來發現,和甜甜圈意外搭配,拍起來也頗亮眼。
小Co與甜甜圈項鍊
接下來,就是要讓我們的小Co妹戴上這串「甜甜圈項鍊」。
小Co媽先剪下長度適中的緞帶,再穿過5個甜甜圈,最後再兩端打個結,色香味俱全的甜甜圈項鍊便告完成。為了不讓甜甜圈的糖粉與顆粒直接沾上衣服,我們替小Co圍上了圍兜,再放上舖有毛巾的月亮枕。

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城市有時像個小孩,也會持續長大。
雖然長大的過程會丟掉很多東西,但只要仔細觀察,還是可以在身邊,找到它成長過程的蛛絲馬跡。
從以前就對一座城市的過往很感興趣,自從入手了數本探索老台北的行旅手記後,便開始按圖索驥,加上點自己的隨興,信步漫遊這座新舊分陳的都市。
城東:政、教、醫、文、藝共寫的城市軌跡
這裡所謂的城東,大致上為今日中山南路、市民大道、金山南路與仁愛路圍起來的範疇,其中有醫院、辦公廳、學校、官員宿舍等等,幾條寬闊、排列整齊又少車的道路,與紅磚矮房、新式高樓交互錯立,是以人文、行政、教育為核心,整體性很明確的一塊區域。
原本想從齊東街進入,不料齊東老屋被鐵皮層層圍起,無法接近,便向南轉入杭州南路,沿著台大社會科學院圍牆往徐州路前進,這次的活動範圍也主要在這個區塊。
建於1940年的市長官邸,位於徐州路中段,為日洋混和建築,日治時期即為官舍,光復後成為台北市長官邸,如今轉型文藝推廣中心,不時舉辦藝文活動與宴會。當天即有特展與宴席,裡面鬧哄哄,門口卻酣睡著一頭黃狗。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連結新北市永和與台北市公館的永福橋,最近一直工程不斷。
從永和端的環狀快速道路、環河道路引道、橋面上的自行車與行人棧道,到台北端的自來水園區與週邊自行車道,甚至台大水源校區宿舍一帶的BOT建案等等,在雙北市的「共識」之下,可說是一個重點翻新區域。
但在這個範疇內,唯有一處,不但自始至終未見更動,甚至還保留著數十年前的生活態樣,有如時光暫停一般,雖與繁華熱鬧的公館地帶比鄰,卻形成明顯對比。它就是舊三總後方的一整片老眷村,也是我這次走逛的主角「永春街」。
這次,本來想到台大附近的二手書店逛逛,順便走拍些東西。忽然想起,這不知經過多少次,但卻鮮少注意過的巷口。步行下永福橋(如果開車過橋,就會直接來到台大宿舍前方),由思源街往汀州路方向,永春街就在左手邊,是一條幾乎緊貼著堤防,非常不起眼、陳舊的巷子。
漩入一條老時光巷弄
才剛轉入永春街,時光有如瞬間倒流十幾年。
兩側是標準的早期眷村矮房,斑駁的磚牆、漆黑的屋瓦、門外懸掛著棉被與堆積著家當。童年時代的雜貨鋪,在這裡依然吸引孩童;路邊擺攤魚販與顧客的輕聲對談,以及不知從哪戶人家傳出,呼喚孫兒回家吃飯的沙啞喊聲,都再再纏繞著耳膜,似乎馬上要漩入時光洪流中。這時,我才注意到,坐在屋外,好幾位用平靜眼光目視我這位猛按快門的老者。
好像闖入了一座陌生城市,從一位觀賞者,變成了被觀賞者。
從思源街一直到汀州路三段24巷(這條巷子因為連接著上永福橋的引道,因此雖窄小但卻常常車水馬龍),短短巷弄,卻道盡了一座眷村的歷史與現況。好像回到小時候,再次漫步在台南永康的老眷村裡。
老眷村,除了滿佈歷史痕跡的物事,更引人的是其中蘊含的人事變遷。
永春街,又藏有多少人事的滄桑?或許,從每位老者的臉上,或多或少可以讀出一二。

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一轉眼,又到了要帶小Co出門的日子。
這個年紀的小Co,出門不外乎一件事,就是「打針」。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乘著伴郎的紅色大TIIDA,在晴朗的週六早晨,沿著台二線往婚宴現場前進;就在要進入蘭陽第二隧道時,我忽然想起多年前,在這一帶探尋無尾港的往事。
雖然常跑宜蘭,但一轉眼也快四年沒有涉足蘇澳了。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八位西裝筆挺、面帶自信的帥氣男子,在眼前一字排開時,我不禁暗忖,接下來勢必會有一場「激戰」了。
晴爽的九月天早晨,乘著自強號,緩緩晃回熟悉的宜蘭。
步出羅東車站的那一刻,久違的豔陽與微風迎面,心情實在愉快。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每天看到你這樣的頭髮,我都想拿把剪刀把它剪掉!」
RJ剛上大學時,年少輕狂、少不更事,覺得終於可以擺脫一頭自然捲的Q毛,所以毅然決然跑去離子燙,前後還燙了至少兩次。當時,第一次感受到「風吹髮絲」的飄逸感,著實感動。
然而,燙直不打緊,後來竟然還想要留長。
最後,變成髮長「及肩」的不羈男(近期才認識RJ朋友應該很難想像)。直髮捲髮交雜的毛躁感,讓RJ老爸實在看不下去,每次只要我出現眼前,他幾乎都會緊皺眉頭,拋出如上的「宣言」。
後來,RJ就再也沒有嘗試過燙髮。
只是沒想到,面對著才剛報到、不滿3個月的小Co,竟也會說出和老爸一樣的話。
小Co剛出生時,頭髮就不少,而且有如超級賽亞人一般,直衝天際。真的是很奇妙的髮質,即使洗完頭,只要擦乾,頭髮馬上又立正站好,完全不用吹風造型。但是時間拉長後,這樣暴衝的頭髮就略顯雜亂了。所以,心中就常常在盤算著如何「下手」修剪。
↑尚未剪髮前的小Co,怒髮衝冠、好不霸氣。
小時候,老爸就時常幫RJ和老弟剪髮。記得那時,在廚房擺張圓凳,地上鋪滿報紙,簡易理髮廳就成型了。兩人輪流往凳上坐,掛上披肩,接著就是老爸大顯身手的時刻。至於剪得如何,只能等完工後,自行前往浴室照鏡子確認。那時,只憑一手推刀,也陪伴我們渡過好長一段兒時歲月。
現在,又是一手推刀,只是變成自己為小Co操刀。
幫小寶寶剪髮,其實不會太難,尤其小Co的接受度頗高,過程中不太會胡亂扭動。先選用需要長度的推刀頭套,接著謹慎固定住寶寶頭部,沿著頭型緩緩推動,就可以輕鬆完成。修剪時,只要留意長度是否整齊即可。比較可惜的是,目前RJ還是只能剪出小平頭造型,看起來雖然清爽,但卻像個小男生(本人自己倒是很喜歡)。
↑第一次修剪後,馬上變成可愛的小平頭,夏天剪這樣確實很清爽啊!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