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關於RJ】
接受二十多年文學薰陶的攝影騷人,喜愛透過文字與圖像記錄生活、抒發感想。特別鍾情街頭與漫步攝影,無法在室內待太久,視旅遊為生活動能,藉影像與文字記錄多樣的人情風土。現從事專案攝影、特約採訪、專欄寫作、活動記錄、叢書編撰、數位出版、圖文整合等。

05 

最近,愈來愈多遊人,喜愛在台北的小巷弄中間穿梭。
台北,熱鬧幹道旁的建物總不斷翻新、店家交替更迭;但往往只要轉進一旁巷弄,不出幾公尺距離,就會呈現另一股完全迥異風貌,有時是條巷子、有時是整片社區。而繁華、匆忙的台北,平時潛藏著的歲月吟詠、成長軌跡,便容易在這裡被一一探出;不僅是新、舊的區別而已。
這樣迷人的小巷弄其實很多,青田街六、七巷就是其中之一。

新式老台北
發現青田街,可以說是記錄城市巷弄的濫觴。

以前,幾乎每週都要跑一趟位於建國南路的台北市圖總館;某次隨興改搭公車,選擇從金山南路過去,無意間發現這條風味獨特、卻還未「出名」的小巷。

當時,我的基本路線是,從金山南路北向的「金山大廈」公車站出發,右轉入潮州街,一路前行,穿過金華街164巷,即為青田街六巷、七巷。再往下走,跨過新生南路,穿越大安森林公園,最終抵達市圖總館。一路下來,大約30~40分鐘,是一條充滿人文、自然風情的都會走廊。

青田街其實不長,北頂金華街、南抵和平東路一段,中間向東西各分成五、七、九、十一與二、六、八、十二巷。雖然幅員不大,但劃分卻十分工整。青田街與附近的潮州、麗水、永康、金華、連雲、泰順等街道(甚至可一路連結到師大附近),自成一塊「新式老台北」。源自日治公務員宿舍的痕跡,無論從道路規劃或建物造型,都可以查探出端倪;甚至連緩慢、悠然的生活步調,都一併傳承,只要從車水馬龍的大路上轉進,就是另片天地。

在這裡,日式平房、矮層公寓、不經意出現在街角的老店,與轎車、高樓大廈、三五成群的年輕潮客衝撞、混搭,卻也意外和諧。沒有忠孝東路、東區的亮麗新穎,也不似迪化街、艋舺的陳舊古樸;好似一座城市的歷史發展,每個階段恰恰都在此保留了一塊空間。

15

02

途經,悠然存在的六、七巷
距離上次造訪青田街六、七巷,也有好一段時間,最近趁著空檔,又走了一趟;發現除了招牌屢屢更新的「青田七六」,竟無太大改換。

青田街六巷,兩側青蔥的樹蔭扶疏,磚牆、水泥、日式瓦屋,從眼前一路開展,即使偶爾汽車呼嘯而過,也都籠上了些許懷舊。經過這段時日,沿途新增了幾家小舖或展場,與週邊景緻卻十分融洽。「青田七六」早期是日本教授集體興建的「大學住宅」,1945年馬廷英教授入住後,便成為馬家的住居。直到2006年,此地被列為台北市市定古蹟,跟著便是修復計畫的啟動,如今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文化資產園地(當然,少不了經濟效益)。下次,有機會便要登門叨擾片刻。

12

14

04

文章標籤
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40222首圖-1

起了個早,在二月最後一個星期六。
這天,是老弟的大喜之日。
而本人除了是新郎家屬,更身負婚禮記錄任務。

文章標籤
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可可南遷 (14) 

今年三月,家中的毛小孩「可可」換了新主人;雖然這本在預料之中,但卻始終沒想到,牠這一搬家,竟然會遠至嘉義。不過,也好,以後就多了一個常去嘉義逛逛的理由了。

文章標籤
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防潮箱內-1024-橫-new

因為工作的關係,在幾個月前,就有機會使用到Olympus OM-D E-M1相機,不過當時沒有試用過電池手把HLD-7;這次又有機會再次借用,正好台灣代理商一併出借了HLD-7,對於接下來的長途旅行拍攝作業提供了絕佳的輔助效果。

功能多樣的「電池手把」
電池手把是單眼相機常見的配件,電池手把除了可以填充備用電池(對於部分老機來說,也肩負把特殊電池轉換為3號電池的重責大任),更是垂直手持拍攝的最佳利器。當然,不可否認,裝上手把後相機瞬間「精壯」起來的帥氣感,拿在手上時整體專業度「似乎」也提升幾分。

以目前數位單眼的電池手把來說,幾乎都具有很豐富的拍攝能力,除了垂直用快門鈕,也有控制轉盤、快捷鍵等配置。不過,早期也有只能填充電池,但卻無法提供直幅拍攝便利性的手把(也就是沒有配置垂直用快門鈕),例如Nikon MB-16;或是只有簡單配置垂直用快門鈕,而沒有調整轉盤或按鍵的手把,例如Canon BP-50。

其實,即使提供的功能不一,但早期的底片單眼相機,基本上外觀普遍較目前的設計短巧,加上手把後整體的持握感反而更加適中(這次試用的E-M1+ HLD-7也有相同的感受,常常裝上去就不會想要拆下,就是因為手感更加紮實穩定)。所以相對於數位單眼,電池手把對中古機來說,有時稀有度與市場行情反而更勝於機身,尤其對習慣手持拍攝的人更是如此。

HLD-7具有兩個Fn鍵與垂直操作鎖定功能。

文章標籤
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05

初春,微涼的小雨天氣,最適合造訪具有歷史淡淡痕跡的台灣小鎮。淡水,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,尤其手上有幾卷底片時,那種隨性記錄的氛圍就更濃重了。

對「老街」的一點點牢騷
淡水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北台灣文化重鎮,由於地理位置,無論人情、古蹟,都以海運、殖民、戰爭與西方文化緊緊相繫。此外,河口風光與對岸觀音山動人美景,以及捷運開通後不斷擴張的「老街」版圖,成為近年來人氣極旺的觀光熱點。

然而,台灣目前許多所謂的「老街」發展,雖然大部分仍有顧及在地歷史文化(如保留部分建物、興建文化館等等),但往往因為遊人「湊熱鬧」的個性,讓各式店家也聞風而至(多半與當地方風情無關,例如大量的懷舊小舖、紀念品店、各式小吃,甚至扭蛋店、投籃機等等),進而讓台灣許多老街,變成「在歷史建物中販賣或展示新時代產物」的「創新」組合。無論集集、內灣、深坑等地,都可看見這樣的現象。其實,老街或許就應該靜靜地存在著,讓時間洪流緩緩刻劃痕跡,即使人煙稀少、難以抵達。

感覺有點過於商業化?但從一般人的旅遊意識(有得吃、有得玩、再加上一些些似有若無的在地文化)來看,這樣的發展模式似乎也無可厚非了。只是,對於在地文化的保存與發揚者,或是一些想要跳脫表面、探尋真實歷史面貌的遊人來說,就需要花上更多力氣,在嬉鬧、擁擠的人潮中,仔細搜尋這裡為何「老」、哪裡「老」;而不僅是點個小吃、買個名產、拍幾張照。

003

004

重建街,與嘈雜比鄰的寂靜
想要在淡水這樣早就被遊客大量「開發」的地區,找到所謂「真」老街,其實比想像中容易許多;甚至連已經往返淡水多次的我,都屢過其門而不入。

重建街,單是從地理位置(位處福佑宮與渡船頭正後方),就可說明它是早期淡水港灣發展時的重要街道。近年,重建街雖一度遭逢拆除危機,但靠著有志團體的奔走,才得以保留下原貌;若是從文化路端進入,重建街新舊房舍的分界線將更顯而易見。

中正路福佑宮前始終人來人往,但只要從宮旁的石階路上行,不出三分鐘,就可以快速造訪重建街。若是遇上沒有假日創意市集擺攤的日子,你會發現從雜沓的喧囂中,一瞬間闖入安靜、緩慢的時空,原來如此容易;甚至驚訝這樣多的遊人,竟如此輕易便對它視而不見。

被輕描淡寫的漢人文化
現在,重建街還有幾家小店在持續經營著,也會在假日舉辦創意市集與文藝活動,希望讓更多遊客認識這條老街,也提供更多新舊文化交流的機會(從四周牆壁上照片或塗鴉,可以明顯感受到)。雖然,部分活動可能與老街歷史淵源沒有直接關係,但至少這裡還沒有被商家大舉入侵,值得慶幸。

重建街目前少有的在地店家「香草街屋」老闆,在我們進入店中參觀時,正述說著重建街這段少為人知、但卻隨手可得的歷史故事。相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紅毛城、禮拜堂、小白宮等「西方」文物古蹟,其實重建街一帶,正是淡水漢人文化發展的重鎮;只是,目前似乎過於被「輕描淡寫」了。

008

文章標籤
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猴硐一首圖  

猴硐,一座北台灣沒落的礦城,在宜蘭線鐵道旁默默矗立多年,最近竟然因著「貓」的關係,再搭上煤礦博物園區、鐵道山城的旅遊號召力,整個大復活,成為新興的旅遊攝影熱點。

猴硐與我
因著工作關係(多半為了測試相機),這幾年內跑了好幾次猴硐。為何選猴硐?最初只是單純想一探這尚未開啟的地圖,沒想到「一試成主顧」;因為風景、鐵道、人文與「隨處可見」的小貓(後來發現其實狗也不少),這樣豐富的題材一次滿足,加上山城地勢起伏與多變的天氣,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,自然名列本人漫步攝影的優選名單。

文章標籤

RJ Im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